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8日讯 近年来,山东立足齐鲁实际,不断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色越来越足。全省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产业旺、村容美、乡风和现代化发展的新篇章。
增产增效,做强“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鱼篓子”。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山东坚定扛牢农业大省责任,不断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铸就精神之魂、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朝着农业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美、农民增收富裕富足之路迈进。
山东人对于“端牢饭碗”的执念早就被写进了DNA里,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安心、放心的山东粮,山东的数据说明着实力。截至6月21日,全省6012万亩小麦收获圆满收官,实现应收尽收,夏粮再获丰收,打赢了今年粮食生产第一仗,为全年粮食生产赢得主动,也为全国夏粮生产贡献了山东力量。此外,德州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去年一半以上的核心地块单产超过1500公斤;平度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145万吨左右,连续11年获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称号。
放眼齐鲁大地,麦子虽已收割,短短的麦茬仍是金黄耀眼,在这广袤土地上,共同富裕的图景正恣意描绘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活力正激情澎湃着。
在打出组合拳抓粮食的同时,山东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发挥陆海统筹优势,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构建起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果菜菌、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不仅保障了山东的供应,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鱼篓子”。
各地乡村“好品”组成具有硬核实力的山东“村超”。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瓜果梨桃等农产品,成为了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以“高、大、脆、白、甜”的特点闻名于世的章丘大葱、跟随王亚平上太空的烟台苹果、霸占中国人冬天“脆甜”的潍县萝卜等农产品,搭乘着“好品山东”地理标志产品的顺风车,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熟悉和认可,不仅质量上是“好品”,也成为带动了乡民致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好品”。
同时低调的山东人越来越懂得向品牌要效益。当前山东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分别达到81个、700个。8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占全国总数的1/10以上。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在农业强省建设上趟路子、作示范,山东正奋力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篇章。
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答卷”上,山东正“五指”连“兴”成“拳”奋力书写现代化新篇章。
近日,央视《对话》栏目来到山东,深入革命老区沂蒙山腹地临沂市沂水县西墙峪村,探寻山东五级书记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背后秘诀。对话现场,山东五级71位书记共话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建言
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在山东,数万个村庄呈现着不同的乡土风貌和精神气象,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有以花为媒、以花富农、以花兴城的济南平阴县;有将黑牛产业从牧场到餐桌数字化全产业链格局的高青县唐坊镇;有用全链条提升蔬菜产业、用智慧农业托稳“菜篮子”潍坊寿光市......
山东特色产业强起来了,农民腰包也鼓起来了。各地区别具风格的“小特产”真正变成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
“党委政府要跟农民同坐一条板凳,要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大家一起朝着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标同向发力。”近年来,山东全省坚持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各类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党建领航,组织带动筑牢乡村善治的堡垒,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山东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儒家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泰山文化、红色文化……绘成齐鲁大地上最动人的底色。近年来,山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按照党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聚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坐落在尼山脚下的鲁源新村搞起文旅产业,目前村内文旅带动的产业村集体收入能达到170多万元。未来会借助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借助尼山圣境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标准的农家乐、民宿,并创新发展吃、住、游、学的研学路线,让更多的人走进尼山,了解尼山。此外,山东多地还将携手建设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打造乡村振兴展示带。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是乡村振兴的底色。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更是实现产业兴旺、打造宜居环境的前提。山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乡村绿化美化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在济南大南山山区、环泰山山区、“仙境海岸”滨海沿线、大沂蒙山区等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的先行区,不少村民放下锄头,吃上了“生态饭”,就是山东坚持生产、生态、生活统筹一体布局,以绿色生态支撑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一大批各美其美的齐鲁乡村串珠成链,由“户户美、村村美”向“田园美、生态美”提档升级。
乡村振兴离开了人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如今不少年轻人选择回到乡村做起了新时代的“新农人”。这些年,山东各地支持“新农人”返乡创业的政策不断出台,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回来得放心,在家干得舒心,工作干得更有信心。“新农人”敢想、敢干、敢投入的身影充斥在田间地头。
全面推进产业、组织、生态、人才、文化“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山东用实力说话。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关键在人、在干,山东在行动!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相信山东会凝聚更加强大合力,充满信心地将农业的活力、农村的魅力和农民的动力充分释放出来,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篇章!
版权所有:宝鸡市山东商会 陕ICP备15008593号
电话:0917-8060805 邮箱:bjssdsh@126.com
QQ:1033856977 微信:yh1239172253
地址:宝鸡市陈仓大道千河桥西端北侧120米
技术支持:宝鸡早安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QQ:530372996
今日访问量:858 昨日访问量:3527 前日访问量:3359 总访问量:68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