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介绍
商会动态
商会章程
加入商会
商会领导
会员企业
会员动态
光彩事业
山东资讯
宝鸡资讯
山东项目
宝鸡项目
首页
关于商会
商会章程
商会动态
通知通告
光彩事业
加入商会
联系我们
商会简介
商会领导
商会会员
会员企业
两地资讯
两地项目
齐鲁文化
政策法规
管理之道
创业天地
融资理财
商务维权
首例电商诉差评师案 敲响消费者维权警钟
来源:
|
作者:
bjssdsh
|
发布时间:
2019-02-19
|
3920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不给钱就给你差评!曾在电商平台滥用评价权、恶意敲诈勒索商家的杜某等3人在受到刑事处罚后,又被淘宝公司诉至法院,请求赔偿经济损失1元、合理支出2万元。(2月12日人民法院报)
因为滥用评价权、恶意敲诈勒索商家,这3人不仅受到了刑事处罚,还被判共同赔偿淘宝公司损失1元、合理支出2万元。这种结果不仅展现出法律威严,也为消费者维权敲响警钟。
消费者对卖家所提供的商品、服务给予评价,这是一种基本权利,但是这项评价权利并非没有边界,消费者的评价需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评价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虚构和夸大,这不仅法律规定,也是对商家的尊重。二是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商家改进不足,诚信经营,提升服务,维护消费环境,不得将评价权作为谋利手段,可是这3人不仅滥用评价权,而且将差评当做敲诈勒索的手段,严重破坏着电子商务营商环境,也给消费者造成误导,给商家带来损失。他们的行为已经违背着评价权的初衷,突破了法律底线,这也是他们受到法律惩罚的原因所在。
法律赋予消费者差评权,是一种市场监管手段,目的就是通过消费者的差评来对商家的经营形成压力,倒逼商家自觉改进,这是一种管理智慧,可是这种权利却被一些人视为博取利益的工具,比如,一些商家弄虚作假,花钱刷好评,删差评,以此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甚至对差评买家打击报复等。比如,一些消费者在评价时,不是实事求是,而是夸大其词,甚至无中生有,故意抹黑,更有甚者,一些人将差评权作为敛财和谋利的手段,通过购买商品获得差评资格,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和威胁。这就需要完善法规,对消费者评价权进行规范,首先,什么是恶意差评,什么是非恶意差评,需要有明确的界限,其次,对消费者评价的范围、边界,内容和标准等进行明确规定,再者,建立严格的罚则,对弄虚作假,误导消费,或者恶意差评,借机谋利,以及商家同行之间栽赃陷害,造谣诬陷等不当竞争行为严厉打击和处罚,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经营环境。
当然,商家在面对恶意差评时,也应该挺直腰杆,一方面对差评积极核实,看看差评是否真实,评价是否客观公允。另一方面面对一些恶意差评的要挟敲诈,不妥协,不畏惧,积极收集证据,及时向电商平台反馈,或者选择报警。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首例电商平台诉差评师案,为消费者评价权敲响了警钟,也释放出一个信息,评价权并非没有边界,一旦突破边界,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消费者在网络交易活动中要遵守行为边界,在行使评价权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恪守边界,作出公平公正的诚实评价。如此,方能彰显评价权的良好效果。
上一篇:
金融政策转向“核心逻......
下一篇:
黄金刷新9个月新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