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应取“二常二特一不取”,即“稳健”、“适度从紧”为常态,“从紧”、“适度宽松”为特态,不可取“宽松货币政策”;我国经济呈波浪式,出现波峰趋势前取“适度从紧”,出现波谷趋势前取“稳健”。
二、金融风险。可概括为八个字“存在、集中、不准、变化”。金融风险永远存在(经济越发展越“存在”);目前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融资平台、影子银行、非法金融方面;“风险”没有绝对准数,“大数”参考而已;风险程度是动态变化的,同经济、财政形势紧密联在一起,呈“潮水现象”,经济涨潮,不良亦“良”;经济退潮,“良”也不良。
三、外汇储备。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是最大家底也是最大风险,需要从战略上考虑这个问题,建设消化外汇储备风险的“一五”工程,即按经验和测算,我国保持一万亿美元左右外汇储备较合适(外债+3个月进口+外资分红等),其余五路分流:补充国有资本、购买战略资源、扩大境外投资、发行外国债券、鼓励民间持汇。
四、股市。最应关注两点,一是不正常(成了经济的逆向晴雨表);二是本质上缺乏市场信心。要把“保护投资人利益”作为资本市场建设的基本原则。
五、人民币国际化。我国应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两个“三步走”。货币职能上: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地域上: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
六、金融资源配置。存在四大不平衡:大中小金融机构不平衡、东中西部金融不平衡、城乡金融不平衡、直接间接金融不平衡,相应地要实施四个倾斜,其中农村金融最大问题是政策性和市场性的矛盾,造成商业性金融机构缺乏积极性。为此要建立“市场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体系”,财政通过贴息贴本方式对商业性金融机构予以补贴。
七、金融改革。金融改革是永恒的主题,依我经验“不改不行,改急翻车”。我国金融改革三十年间一直存在三个博弈,“中央金融安全性和地方金融发展冲动性博弈”、“整体金融安全性和个体金融冲动性博弈”、“国家金融安全性和国际金融冲击性博弈”。金融改革总体上要把握三个“度”,即国际接轨与国情之“度”、市场与政府之“度”、创新与监管之“度”。
八、利率市场化。我国已经实现利率准市场化,从四个层面看,一是外币存贷款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二是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利率已经完全市场化;三是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除信用社外已放开;四是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已放开,目前仍管上限主要是防止乱拉存款。在利率市场化问题上应按“不疾不徐”原则推进,特别是如果过快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将引起“存款大战”。
版权所有:宝鸡市山东商会 陕ICP备15008593号
电话:0917-8060805 邮箱:bjssdsh@126.com
QQ:1033856977 微信:yh1239172253
地址:宝鸡市陈仓大道千河桥西端北侧120米
技术支持:宝鸡早安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QQ:530372996
今日访问量:858 昨日访问量:3527 前日访问量:3359 总访问量:685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