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约与齐宣王、梁惠王同时,而稍晚于孟子。庄子是战国中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并加以深化和发展,形成了极具个性特色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思辨性和相对主义色彩,提倡意志自由和避世脱俗的人生哲学。他善于运用文学语言进行思想表达,其作品具有高度的哲理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二千多年来中国的人文传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遗世独立 达观天下
据《史记•老子列传》记载,庄子是宋国蒙地人,曾经担任过“蒙漆园吏”。但是,由于对庄子时代蒙地的具体方位和区域范围存在争论,所以关于庄子里籍的具体所在也存在不同的说法,传统观点主要有河南商丘说和山东曹县说。1995年11月,来自京、沪、鲁、豫等地高校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齐集山东东明,实地考察了与庄子生平里籍有关的漆园故址、庄子观、庄子墓、南华山旧址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正史、舆地、方志、族谱、碑刻等等,并到庄子嫡系后裔集中居住的东明城北的庄寨村进行了访问。根据一系列具体可靠的文字资料和实物资料,经过分析比较和考察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庄子故里应该在山东东明。
关于庄子的生平事迹,除《史记•老子列传》有过简短的记载,战国时期的一些著作也偶有零星的涉及;此外,《庄子》中也有一些片段的记载,但是也难保不会带有一些戏拟的成分,不能完全当真。
根据《史记》的记载,庄子曾经做过“漆园吏”,也就是漆园这个地方的小官,没有多久就离职了,专门从事讲学和著述活动。庄子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大异其趣,而且他也经常讥讽儒者,可是同时代以抨击异端自任的孟子却从没有提到过他,可见庄子当时着意隐居,交游不广,声名不著。所以,朱熹说:“庄子当时亦无人宗之,他只在僻处自说。”(《朱子语类》卷一二五)
庄子与同时代人交往较多的只有惠施。惠施是宋国人,是战国时代的名辩家,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庄子与惠施私交甚好,但是学术观点不同,两人见面,常常发生辩论。《庄子》书中就记述他们之间的多次辩论。其中最著名的,是发生于濠梁之上的“观鱼之辩”。《秋水》篇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禮(tiáo,白色)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这场辩论从逻辑上讲是惠施胜了,但惠施相信实证,庄子服从感知,因此从实质上讲也只能说是两人各有所见罢了。
庄子虽然经常与惠施交游论辩,但是两人的人生追求完全不一样。庄子意在隐遁,而惠施却热衷于仕禄。两人曾为此互相批评过。后来,惠施终于当上了梁惠王的宰相,庄子前去拜访。这时有人对惠施说,庄子这次来,想要取代你的相位。惠施很恐慌,派人在国内搜寻庄子,找了三天三夜。庄子见到惠施后,对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叫瞓瞔(yuānchú),你知道吧?瞓瞔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它不栖止,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它不饮用。有一只猫头鹰找到一只腐烂的老鼠,瞓瞔刚好飞过,猫头鹰仰起头警觉地叫喊一声‘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庄子•秋水》,以下只注篇名)
庄子与惠施就是这样,既是朋友,又是论敌;既合不得,又离不得。惠施大概比庄子早去世。《庄子•徐无鬼》载,有一次庄子去送葬,经过惠施的墓前,非常感慨,对跟着他的人说,从前有个楚人把石灰溅了一小点到鼻尖上,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正好把那滴石灰点完全削掉了,却丝毫没有损伤鼻子,楚人则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匠石说,“我以前能做到,现在却做不到,因为敢站在那儿让我削的对手早就死了。”庄子接着说,我跟惠子也是一样,自从惠子去世之后,我也失去了对手,再没有谈论的对象了。
庄子的行为放荡不羁,常常出人意表。原来他也有妻儿家室,后来他的妻子死了。《庄子•至乐》篇载,庄妻死后,惠施前去吊唁,却看见庄子叉腿坐在地上鼓盆而歌。惠施说,“你和妻子住在一起,她为你生儿育女,现在老而身死,你不哭也就够了,还敲着盆子唱歌,这也太过分了吧?”可是庄子却说,“不是这样。她刚死的时候,我也哀伤。可是想想她本来是没有生命的,不仅没有生命而且没有形体,不仅没有形体而且没有气息。在若有若无之间,变而成气,气变而成形,形变而成生命,现在又变而为死,这样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运行一样。人家静静地安息在天地之间,而我还在哭哭啼啼,我以为这样不是通达生命的道理,所以才不哭。”
庄子不做漆园吏,家里贫穷是自然而然的。《庄子•外物》记载他曾向监河侯“贷粟”(借米)。监河侯大概是庄子的故交,为人很吝啬却又不便拒绝,就对庄子说:“好的,等我收了采地的税金,再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气愤地板起脸说:“我昨天来时,中途听到有什么在呼唤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辙沟里有一条鲋鱼。我问它:‘你在这里做什么呀?’鲋鱼说,‘我是东海的水官,你有斗升之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等我游历吴越之地,引西江的水来救你好吗?’鲋鱼气愤地板起脸说:‘我失去了水,没有容身之地,只要斗升之水就可以活命,你却这样说,不如早点到干鱼市场上去找我吧!’”
庄子虽穷,做人的尊严却是不肯放弃的,因此对那些媚附权贵的人深恶痛绝。《庄子•列御寇》记载,有一个叫曹商的宋人,获得数乘车马替宋王出使秦国,讨得秦王欢心,回来的时候又给他增加百乘车马。曹商回到宋国后,见了庄子说:“像您这样住在穷里陋巷,困窘地织鞋度日,面黄肌瘦的样子,这是我所不及的。一旦见到万乘君主而随从车马百乘之多,却是我的长处。”庄子说:“秦王有病召请医生,能够使他的毒疮溃散的可以得车一乘;能为他舔痔疮的可得车五乘。所医治的愈下作,可得的车马就越多。你难道替秦王舔痔疮了吗?不然怎么得到这么多车马呢?”从《史记》和《庄子》的记载看,庄子也不乏显贵的机会,但他却坚守独立自由的人格理想,不为“有国者”羁绊。《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能,派人带厚礼来聘请他去做卿相。庄子笑着对楚国来使说:“千金,是很重的聘礼;卿相,也是很尊贵的职位。但是你没见过郊祭时宰杀的牺牛吗?把它喂养数年,养得肥肥的,一朝穿戴上刺绣的文饰,送进太庙。这时,哪怕它想做一头孤独的猪仔,能办得到吗?你们快点走吧,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游戏于污泥之中,也不愿被掌握国家政权的人所束缚,终身不做官,只图个逍遥自在。”
庄子虽然不愿出仕,但他还是带过弟子的。《庄子》书中曾多次记述过他与弟子的言谈。《山木》篇记载,有一次,庄子与弟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很大的树,枝繁叶茂,伐木的人停在树旁却不去砍它。问他什么原故,伐木人说,“因为这棵树一点用处也没有。”庄子说:“这棵树因为无用才能得以终其天年。”下山后,庄子又到朋友家去。主人叫童子杀一只鸡来招待庄子。童子问道,“有一只能叫,有一只不能叫,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吧。”第二天,弟子问庄子说:“昨天山上的树木因为‘不材’而能得终天年;现在主人的鸡却因‘不材’而被杀。请问先生要怎样自处呢?”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然后,庄子向他的学生讲了一番“乘道德而浮游”、主宰外物而不为外物所役使的全生避害之法。
虽然庄子善于全生避害,但是自然的规律也使他不能免于老死。《庄子•列御寇》载,庄子将要死的时候,弟子们准备厚葬他。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双璧,以星辰为珠玑,以万物作殉葬。我的葬礼还不够吗?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弟子说:“我怕乌鸦老鹰吃了您呀!”庄子说,“露天被乌鸦老鹰吃,土埋被蝼蚁吃,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蝼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
这些记述虽然并不一定是真有其事,但却也勾勒出一个放浪形骸之外而遗世独立、达观天地的庄子形象。他蔑视传统,批判现实,摒弃世俗拖累而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成为先秦时代最富有个性特色的思想者。
版权所有:宝鸡市山东商会 陕ICP备15008593号
电话:0917-8060805 邮箱:bjssdsh@126.com
QQ:1033856977 微信:yh1239172253
地址:宝鸡市陈仓大道千河桥西端北侧120米
技术支持:宝鸡早安网络有限公司 网站维护QQ:530372996
今日访问量:858 昨日访问量:3527 前日访问量:3359 总访问量:685578